本港首研六導聯手提式心電圖 未來有望提升智能手錶測心跳準確度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0/14 15:29

分享:

分享:

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指,智能手錶所輸出單導聯心電圖的清晰度,不及傳統心電圖機的十二導聯為高,但日後同樣有可能發展至六導聯。(車耀開攝)

每年2萬多港人中風,當中約4,000人因心房顫動導致。近年以簡單易用為名、具心電圖功能的智能手錶或手提式電子監察儀在市面上漸普及,並因聲稱有助監察心跳健康及心律狀況,深受用家追捧。有醫生認為這類新式儀器有助診斷,但不能用於確診。

同時,手提式心電圖最近有新突破,由單導聯發展至六導聯,可提供更多數據,助提升準確度。有醫生認為科技進步容許大眾進一步監察自己的健康,智能手錶的心電圖日後亦可能由現時單導聯發展至六導聯,但要小心應用電子產品得出的數據。

市面上大部分手提式電子監察儀器或智能手錶,所輸出的心電圖均為單導聯,有別於臨床所用的傳統心電圖機,醫護人員在病人胸前和四肢貼上10塊金屬電極,每塊導體所接收的信息,可產生最準確的「十二導聯」(12-Lead E.C.G.)電流圖型,從不同角度觀察心臟活動。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指出,相比十二導聯心電圖,單導聯的心電圖「清晰度無咁高、睇嘅嘢無咁多」,強調數據有助診斷,但未必非常清晰,因此即使監測到異常,仍需要以醫療機構所用的十二導聯心電圖儀去確診。

而7月底在本港推出的六導聯(6-Lead E.C.G.)手提式心電圖機,用家將雙手的拇指和食指緊握儀器左右兩邊的電極,再將底部的電極接觸左腿或左腳踝皮膚。陳藝賢過往曾在研究中測試出單導聯手提式心電圖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檢測到心臟問題的程度)分別為75%和98%,相信六導聯心電圖的準確度,理論上比單道聯高。而本港作為六導聯手提式心電圖機亞洲首個銷售點,團隊下月將展開首個研究,測試其準確度,料需約半年。

現時智能手錶心電圖技術分兩種,一種是E.C.G.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即將傳統手提心電圖通過皮膚上的電極探測心臟的電生理活動,引入手錶;另一種是利用光學原理P.P.G.(Photoplethysmography),透過感測血管的血流變化,以偵測心跳有否過快、過慢或節奏不平均。

他指智能手錶所輸出單導聯心電圖的清晰度,不及傳統心電圖機的十二導聯為高,但日後同樣有可能發展至六導聯,「只要手錶整多一個電極就得」。

至於手提式心電圖機和智能手錶能否當作醫療儀器?他認為「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在電子健康的世代,就如血壓計般屬輔助性質,可用作自我監察身體狀況的工具;並建議有陣發性心房顫動,即數月發作一次的病人,購買電子監察儀或智能手錶,於病發時心跳過快時量度心電圖,再將紀錄交予醫生找出病因。

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育港則指,這些儀器可發揮醫療用途,協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將來或會納入醫療儀器。(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同是心臟科專科醫生、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育港則指,這些儀器可發揮醫療用途,協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將來或會納入醫療儀器。然而數據雖有助確診,但不是每一款智能手錶均準確、有效監測到心房纖顫 ,提醒大眾要參考國際認證和研究數據;而醫生亦要小心應用和演繹電子產品所得的數據,不能盡信,避免誤診。

記者:王詠妍